我國通過持續完善法律制度、保護和修復野生動物棲息地、強化科學研究和資源監測等方式,致力于讓包括候鳥在內的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
河南,三門峽濕地,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在黃河中游最重要的水鳥越冬地上,大天鵝已經三三兩兩地開始梳理羽毛。
就在此刻,600公里外的鄱陽湖濕地,白枕鶴、白頭鶴等80萬只各色水鳥聚在湖中覓食。同時,位于更南方的深圳灣,黑臉琵鷺正在捕捉淺水中的魚兒。
春季來臨,這些鳥兒逐漸開始北遷。三門峽濕地的大天鵝會飛向我國和蒙古國的大草原;鄱陽湖濕地的白枕鶴,目的地是蒙古國廣闊草原中的濕地;深圳灣的黑臉琵鷺,則將去往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廣大蘆葦草甸濕地。
每到秋季,為了躲避北方寒冷的冬天,大批候鳥向南遷徙,途經我國的松嫩平原、黃渤海灘涂、黃河濕地等。其中一部分會飛往孟加拉灣的灘涂、澳大利亞西北部的濱海濕地、新西蘭南部的沿海濕地,一部分會留在我國境內的長江中下游濕地等處越冬。
在三門峽濕地越冬的鳥類除了大天鵝以外還有綠翅鴨、赤膀鴨等,在鄱陽湖越冬的候鳥除了白鶴以外還有小天鵝、鴻雁、白枕鶴、白頭鶴和灰鶴等。濕地類型不同,越冬候鳥的主要種類也不同。三門峽濕地中相對較深的水域更適合雁鴨類等游禽越冬,鄱陽湖這種擁有深水、淺水沼澤、泥灘、草洲等多種生境類型的濕地,讓各種水鳥都能找到適宜的生活空間。
途經我國的候鳥遷飛區主要有4條,從東至西分別是西太平洋遷飛區、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中亞遷飛區和西亞—東非遷飛區。我國有近300種水鳥,絕大部分水鳥都是遷徙的。我國有超過50%的鳥類是遷徙鳥類,其中既有鶴類、雁鴨類等水鳥,也有黃胸鹀、杜鵑等林鳥,還有紅腳隼等猛禽。
候鳥遷徙過程中,最主要的威脅是棲息地退化與減少,比如水位劇烈波動、濕地被圍墾成農田,其次是水體污染、捕獵等。大多數長壽命的水鳥都有適應棲息地變化的能力,但如果棲息地的波動遠超水鳥的適應能力,同樣會對它們造成極大威脅。為此,我國通過持續完善法律制度、保護和修復野生動物棲息地、強化科學研究和資源監測等方式,致力于讓包括候鳥在內的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
(作者賈亦飛 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副教授,記者程晨采訪整理)
最近更新
- 遷徙的鳥,你要去哪里?2022-04-21
- 云南發現3.9億年前肺魚化石新屬種2022-04-21
- “躺平”沒有出路,“動態清零”才是最佳方案2022-04-21
- 蘋果為消費者更換新手機,但依舊“不解釋”!2022-04-21
- 貴州: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022-04-21
- 首個可協同工作分子機器人開發完成2022-04-21
- 動輒上萬字、大條款套子條款 App用戶協議能劃劃重點嗎2022-04-21
- 企業推掃碼抽紅包促銷 犯罪分子黑進軟件后臺“偷獎”2022-04-21
- 五部門印發《2022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2022-04-20
- BOE(京東方)與北京建院簽訂戰略合作 創新科技賦能智慧建筑新生態2022-04-20
- 伊對、我愛我家等37款APP存在問題被工信部通報2022-04-20
- 線上課程漸趨成熟 部分學生付費刷課2022-04-20
- 百度發布車路協同開放平臺“開路”2022-04-20
- 領先國外一至二代,國貨智能鎖代表德施曼新品發布會將為生活帶來怎樣超前的變化?2022-04-20
- 阿里媽媽m awards:見證2022經營力2022-04-20
- 我國5G網絡覆蓋范圍持續擴展 一季度新建5G基站13.4萬個2022-04-20
- 天威誠信加入全球SaaS聯盟,電子認證深度賦能全行業數字化轉型2022-04-20
- 工信部: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元2022-04-20
- 多家籌款平臺開始收取服務費 規范互聯網籌款,必須的!2022-04-20
- 知網“搬運”知識兩頭賺 如此吃相該有個說法了2022-04-20
- 向昆蟲要蛋白,這樣的綠色食品你吃過嗎?2022-04-20
- 每個人都有癌細胞? 院士說對,但不必過分擔心2022-04-20
- 變“廢”為“寶” 解碼中國空間站的“生命源泉”2022-04-20
- 認知能力為智慧城市發展的“下一站”2022-04-20
- 回溯“太空出差”183天精彩瞬間2022-04-20
- 加強網信創新力度 支撐數字經濟發展2022-04-20
- 知網知否?作者授權應當有2022-04-20
- 有人歡喜有人愁 30家“果鏈”上市公司2021年業績兩極分化2022-04-20
- 干部直播帶貨應進一步規范2022-04-20
- 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大關202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