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碧山青,風輕日暖,海南博鰲再次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已啟幕。今年年會設置“綠色發展”板塊,與會代表通過線下+線上的方式,圍繞相關話題,展開深入交流,碰撞思想火花,探討未來之路。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延續,給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帶來了巨大沖擊,塑造綠色低碳的發展模式成為各國實現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
“經歷了這場世紀疫情,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認識到了實現綠色復蘇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說。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目前全世界已有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出了碳中和目標,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國際共識。
“氣候變化問題是每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重要話題。”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指出,解決氣候問題為各國提供了綠色轉型的機會。
在碳中和目標之下,具體的實施路線圖有哪些?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周小川認為,碳市場在優化資源配置上可以發揮重要作用,隨著各方對碳中和共識提高,就有可能出現統一的、更大范圍的市場。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則表示,碳中和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非常深刻的經濟學、管理學問題。
劉俏提出,碳中和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財政政策應該在其中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此外,綠色金融、綠色債券、綠色信貸,要更加積極地促進與碳中和相關的技術投資。
碳中和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能源效率和清潔能源利用方面的技術突破。展望未來,有哪些具有潛力的技術和模式?
“未來太陽能光伏將成為全球最便宜的、清潔的、安全的能源。”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表示,太陽能將在整個碳中和進程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高紀凡認為,通過技術創新,太陽能成本已經是25年前的1/25。隨著太陽能光伏技術進步,成本還會持續下降。另一方面,與風能水能相比,太陽能資源更加豐富,且沒有地域限制,如能充分發展將有效解決能源爭端。
遠大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張躍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太陽能與風能將是未來能源問題最重要的解決方案,但目前首當其沖的是做好節能。”
房地產建筑行業一直被稱為“碳排放大戶”。對此,張躍表示,建筑業同樣可通過增強保溫、隔熱技術、建設工廠化建筑、高效利用廢熱能源、延長建筑物使用年限等手段助力綠色發展。
碳中和是一場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是關鍵。
“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是全球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所在。”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海良說。
作為能源電力領域的國家隊、排頭兵,中國能源建設集團近年來掌握了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海上風電等一批“高精尖特”技術,還布局1000米以上高空風能發電等重大能源新技術。
4月20日,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旗艦報告《可持續發展的亞洲與世界2022年度報告——綠色轉型亞洲在行動》發布。
報告提出,亞洲是主要的“世界工廠”和全球重要增長引擎,碳排放已超過世界總排放量的一半,各國必須找到兼顧碳減排和經濟增長與社會穩定的正確路徑。2021年,亞洲多國作出碳中和承諾,政府、企業和民間社會都在積極采取行動。
阿聯酋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產國。阿聯酋駐華大使阿里·扎希里表示,阿聯酋已經開始經濟轉型,從以石油為基礎的經濟向知識經濟轉型,此外阿聯酋還致力于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加強全球與區域合作將有力助推亞洲碳中和行動,亞洲各國將為世界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李保東說。
最近更新
- 問道碳中和,博鰲論壇代表熱議綠色可持續發展2022-04-24
- SpaceX星鏈拿到首單飛機Wi-Fi服務,年內啟動2022-04-24
- 日本月球探索公司達成商業探月險協議,擬今年發射月球著陸器2022-04-24
- 我國自主研發衛星激光測高產品發布2022-04-24
- 歐美報告近百例幼兒不明原因肝炎并出現重癥病例,世衛組織答疑2022-04-24
- ?突破水稻產量瓶頸 “魚和熊掌”都可得2022-04-24
- 機智號火星直升機首飛一周年:累計飛行26次,距離超6千米2022-04-24
- 基因測序下一站:描繪所有人種遺傳多樣性,“人類泛基因組項目”將極大促進疾病防治2022-04-24
- 中科大首次實現對太陽與深空冷熱能量的連續捕獲和利用2022-04-24
- 美國CDC:未接種新冠疫苗兒童感染后住院率約為接種者兩倍2022-04-24
- 我國自主研發衛星激光測高產品發布2022-04-23
- 院士專家云端熱議“東數西算”2022-04-23
- 甘肅發布“強科技”系列舉措 冀提升綜合科技創新水平2022-04-23
- 百度地圖大數據:新能源車主偏愛“周五充電” ,節假日充電頻次提升三成2022-04-23
- 新能源充電行業首個居住社區充電設施建設標準發布2022-04-23
- 智能制造助力江蘇臺資企業高效復工2022-04-23
- 到“天宮”后廚 看民企創新2022-04-22
- 中國系統劉國棟:數據要素工程落地 賦能數字經濟發展2022-04-22
-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數據2022-04-22
- 3個青稞品種獲國家登記 西藏以科技促農牧業提質增效2022-04-22
- 數字科技賦能國貨崛起2022-04-22
- 化石研究揭示翼龍為何身披“五彩霞衣”2022-04-22
- 把造紙廢料“扔”到海里吸油去2022-04-22
- 第三代太陽能電池效率顯著提升2022-04-22
- 新皮膚貼片變身可穿戴多合一健康監視器2022-04-22
- 新材料加持 規模儲能首選技術成本更低2022-04-22
- 做張有“橫梁”有“立柱”的膜 高效分離水中抗生素2022-04-22
- 金融科技:新模式新業態踏浪而來2022-04-22
- 中國實際應用“人造太陽”不是夢2022-04-22
- “更準確”癌癥檢測法問世202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