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廣播公司《科學焦點雜志》網站4月4日刊發題為《火烈鳥為什么是粉紅色的?》的報道稱,只有在進食鹽水蝦和藍綠藻后,火烈鳥才會形成粉紅色。全文摘編如下:
正如英國廣播公司紀錄片《彩色生活》所展示的,火烈鳥并非天生就有那種顏色。
曾經想過火烈鳥為什么是粉紅色的嗎?我們不想這么快就打擊你,但它們真的不是這樣。好吧,反正不是在出生的時候。
英國廣播公司《彩色生活》展示的幼年火烈鳥羽毛是灰白色的,只有在進食鹽水蝦和藍綠藻后,才會形成粉紅色——而這些食物很可能會導致其他動物死亡。
英國??巳卮髮W動物學家保羅·羅斯解釋說:“火烈鳥往往生活在不適宜居住且相對偏遠的濕地——那些湖泊的pH值堿性很強,可以把肉從骨頭上燒掉。然而,在這種水中,有甲殼類動物、藍細菌和硅藻等食物資源。這些東西對許多其他動物來說可能是危險的,因為它們含有類胡蘿卜素這種有毒化學物質。”
那么,火烈鳥是如何吃這些食物而不生病的呢?這得益于它們特殊的新陳代謝,這種鳥能夠在肝臟中處理這些有害化學物質,將它們分解為功能成分和色素。
正是這些色素最終給火烈鳥的羽毛染上了色——而這并不是全部。
羅斯說:“它們的皮膚、粘膜、蛋黃甚至脂肪都是粉紅色以及類似橙色的顏色。”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只有粉紅色色素才有用——比如,你不能喂一只火烈鳥藍色食用色素,然后希望它能變成天藍色。”羅斯說,“作為火烈鳥,顏色越粉紅,身體就越健康,品質就越好——這直接反映了它在覓食方面有多么出色。它可以利用這一點在求偶時吸引異性。”
世界上共有六種火烈鳥:大火烈鳥、智利火烈鳥、加勒比火烈鳥、小火烈鳥、安第斯火烈鳥和詹姆斯火烈鳥。
顧名思義,大火烈鳥是體型最大的,它們身高110至150厘米,可重達4公斤。這種火烈鳥也是分布最廣泛的,在非洲、南歐、印度次大陸和中東都能找到它們。
加勒比火烈鳥又稱美洲火烈鳥,在南美和加勒比海地區繁衍,其活動范圍可以延伸到佛羅里達南部地區。它可以說是所有火烈鳥種類中顏色最紅的。
智利火烈鳥、安第斯火烈鳥和詹姆斯火烈鳥都生活在南美,其中智利火烈鳥分布最廣。這三種火烈鳥經常生活在同一區域,甚至會在一起成群地生活。
小火烈鳥身高80至90厘米,體重1.2至2.7公斤,是體型最小的品種,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印度西北部。
盡管火烈鳥是相當大的鳥類,但也能飛。它們需要一點努力才能起飛:通常會跑幾步,同時扇動翅膀形成動力。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50至60公里。如果需要長途飛行,它們會在夜間行動,因為那時天氣比較涼快,而且附近的捕食者較少。一群火烈鳥一個晚上能飛600公里。它們能在3000至4000米高空飛行。
這六種火烈鳥都有自己的求偶舞儀式。盡管它們的整套動作不同,但都包含同樣的關鍵動作。
火烈鳥群中最高的成員(通常是雄性)會用某種“揚脖兒”動作——基本上就是左右搖頭——來拉開舞會序幕,同時它們會站得又高又直。在這個信號下,其他火烈鳥,無論雄鳥還是雌鳥,都會加入舞會。
羅斯說:“火烈鳥不像孔雀,雄鳥必須向雌鳥示愛?;鹆银B中雄鳥和雌鳥都會加入進來——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們是非常民主的。”
在這種揚脖兒后,動作變得更加熱烈,火烈鳥的翅膀隨后會做出一些大幅動作。如果特別興奮,它們就會開始朝著同一個方向行進。
這并不是《英國達人秀》節目的標準,但這一套動作仍然令羅斯等動物學家著迷。
他說:“我們不知道雄鳥和雌鳥選擇背后的確切機制,但我們知道,火烈鳥會根據誰是最好的舞者和誰的顏色最鮮艷在這個群體中配對。”
不過,并非所有火烈鳥都會參與這種舞蹈儀式——而且這些鳥中許多根本不是粉紅色的。
“火烈鳥——不管是雄鳥還是雌鳥——在繁殖季之外就會失去它們身上的粉紅色色素。這是因為養育強度很大,大量食物都用來喂養雛鳥。在這段時間里,它們白色羽毛的基本意思是‘請不要打擾我,喂養工作讓我筋疲力盡——以后我再加入舞蹈的行列’。”
最近更新
- 英媒解析:火烈鳥為什么是粉紅色的?2022-04-25
- 中教云承擔“國培計劃” 賦能教培改革創新2022-04-25
- “以大帶小”加快企業數字化2022-04-25
- 大數據“殺熟”把隱性的價格歧視顯性化2022-04-25
- 直播健身能否迎來新風口?2022-04-25
- 視頻平臺,提價更要提質2022-04-25
- 全球首個月壤數字藏品發布 由百度超級鏈提供技術支持2022-04-24
- “疫情區域導航規避”為出行保駕護航2022-04-24
- 聊天記錄刪不刪?2022-04-24
- 網商銀行暫停支付寶提現 支付業務便捷性不受影響2022-04-24
- 三六零2021年營收108.86億元 政企安全業務增長迅猛2022-04-24
- 超九成受訪廣東居民使用電子閱讀2022-04-24
- 兼顧安全與應用 2021年中國隱私計算市場規模4.9億元2022-04-24
- 走進“草根”游戲主播:如果能重來 會重新回到學校2022-04-24
- 河南立法促進數字經濟發展2022-04-24
- 人類發現的首個星際流星終被證實2022-04-24
- 擱淺抹香鯨回歸大海,專家解讀施救過程中的經典操作2022-04-24
- 頂夸克迄今最精確質量測得,有助科學家在最小尺度上理解宇宙2022-04-24
- 問道碳中和,博鰲論壇代表熱議綠色可持續發展2022-04-24
- SpaceX星鏈拿到首單飛機Wi-Fi服務,年內啟動2022-04-24
- 日本月球探索公司達成商業探月險協議,擬今年發射月球著陸器2022-04-24
- 我國自主研發衛星激光測高產品發布2022-04-24
- 歐美報告近百例幼兒不明原因肝炎并出現重癥病例,世衛組織答疑2022-04-24
- ?突破水稻產量瓶頸 “魚和熊掌”都可得2022-04-24
- 機智號火星直升機首飛一周年:累計飛行26次,距離超6千米2022-04-24
- 基因測序下一站:描繪所有人種遺傳多樣性,“人類泛基因組項目”將極大促進疾病防治2022-04-24
- 中科大首次實現對太陽與深空冷熱能量的連續捕獲和利用2022-04-24
- 美國CDC:未接種新冠疫苗兒童感染后住院率約為接種者兩倍2022-04-24
- 我國自主研發衛星激光測高產品發布2022-04-23
- 院士專家云端熱議“東數西算”2022-04-23